根据适用性和经济效益角度出发,本系统主要为微型水质监测站,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采配水、预处理、分析单元(选配水质常规五参仪、总磷在线监测仪、氨氮在线监测仪、总氮在线监测仪、高锰酸盐指数在线监测仪,在线COD监测)、辅助系统、现场控制、数据采集系统。并提供仪器以及安装、调试、系统集成、保修、培训等服务。
1.2 项目建设原则
在设计时,我们重点考虑以下原则:
l 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规划、有序发展的原则,克服无序、无规划的盲目发展,以及无标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在规划的基础上,统一标准与规范,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l 总体规划、分阶段实施。系统要在长远规划、逐步完善的思想指导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有序实施。
l 先进性与适用性原则。在系统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实用性和易于操作性、易于管理和维护,易于掌握和学习使用。当前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新的设备不断涌现并趋于成熟,在满足实用性的基础上,起点要高,应尽量选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及通信设施,将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技术水平定位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以适应水务业务的需要。
l 开放性与标准化原则。在总体设计中应用开放式、模块化设计体系,使系统有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易于调整、扩充和组合,限度满足业务要求。选用符合国际标准的通信协议和设备技术参数,使系统的硬件终端系统、通讯系统、软件系统、操作平台之间的相互依赖减至最小。保证网络的互联、互通和综合业务应用。
l 可靠性与安全性原则。安全可靠的运行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基础。环保及管理信息的重要性,要求网络系统要有较高的安全性。系统要具备容错、备份及自诊断模块,便于快速判断故障点并排除。要配置严密的数据安全体系,避免非法入侵,确保系统数据的准确性、数据传输的正确性,防止异常情况的发生。
l 稳定性与高效率原则。由于环境管理业务对信息数据的特殊要求,系统的稳定性关乎项目实施、运转的成败,同时在稳定的前提下,也不能丧失系统的高效率要求。我们在设计系统的框架、功能时,在保证业务功能的前提下,结合现在的计算机技术,统筹设计,让各系统间即能独立运行又能无缝的协同工作,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保证系统运行的高效率。
l 经济性与可扩充性原则。监控中心系统的建设,要从经济性着眼,在完成系统目标的基础上,尽量采用技术成熟的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充分考虑对现有信息平台及资源的充分利用,保护原有投资,减少重复建设。
2.系统框架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是环境保护部门实现有效监控河流及饮用水源地水质变化、控制水质污染的重要技术手段。
全套水质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微型水质监测站,数据采集,通讯及监控中心。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是运用现代传感器、自动测量、自动控制、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以及相关的分析软件和通讯网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体系,是对地表水、饮用水源以及污染源地表水水质进行实时快速监控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是环境保护部门实现有效监控水源环境变化因子、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技术手段。
3. 水站组成
根据设计文件方案要求,采用通用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结构,即系统由取水单元、水样预处理单元、配水、水质自动监测仪器、控制以及通讯软件单元等5个单元组成:
l 取水单元包括采水泵及配套装置、输送管道、压力感测和组阀控制等部分;
l 水样预处理单元包括初级过滤装置、沉沙装置和管道组阀控制等部分;
l 配水单元包括精密过滤装置、进样泵、取水分配杯和管道组阀控制等部分;
l 控制单元控制各系统正常运行,仪表并实现系统监控
l 通讯软件单元采用无线通讯实现和监控中心通讯。
4. 仪器基本功能
l 具有仪器基本参数贮存,断电、断水自动保护功能。
l 具有时间设置功能。
l 具有仪器故障自动检测自动报警。
l 具有定期自动校准功能。
l 具有密封防护箱体及防潮功能。
l 具有双向数据传输功能和工作状态输出功能。
l 输出信号采用4-20mA和RS-485/232标准接口。
5.仪器参数
常规五参数水质监测仪采用“五合一”的模块。变送器同时连接pH/温度、溶解氧、电导率、浊度等不同类型的电极,并同时测量显示这五个参数。采用RS-232、RS-485数字信号或4~20mA模拟信号进行通讯。具有探头自动清洗功能。